野罂粟 揖药材名铱 野罂粟 揖来源铱 罂粟科 (Papaveraceae) 植物野罂粟 Papaver nudicaule L郾 揖形态特征铱 株高 20 ~ 50cm, 具乳汁, 全体被粗毛。 叶基生, 具长柄; 叶片轮廓卵形 或长卵形、 狭卵形或披针形, 先端钝圆, 两面疏生微硬毛。 花单独顶生。 萼片 2, 广卵形, 被棕灰色硬毛, 花开后脱落。 花瓣 4, 橘黄色, 倒卵形至宽倒卵形, 具微波状缺刻。 雄蕊多 数, 花丝丝状; 子房具棱, 柱头 5 ~ 9 裂。 蒴果, 狭倒卵形, 密被紧贴的刚毛, 顶孔开裂。 种子细小, 多数。 花果期 5 ~ 9 月。 揖分布与生境铱 生于海拔 1200 ~ 3500 米的林下、 林缘、 山坡草地。 昭苏县各山区均有 分布。揖药用部位铱 花、 果实及全草。 揖成分铱 暂无记录。 揖功能主治铱 酸、 涩、 微苦, 微寒, 有毒。 镇痛, 敛肺止咳, 止泻固涩。 治神经性头 痛, 偏头痛, 胃痛, 痛经, 久咳, 喘息, 慢性肠炎, 泻痢, 便血, 遗精, 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