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球 揖药材名铱 野火球 揖来源铱 豆科 (Leguminosae) 植物野火球 Trifolium lupinaster L郾 揖形态特征铱 多年生草本, 高 30 ~ 60cm。 根粗壮, 常多分叉。 茎直立, 单生, 基部无 叶, 上部具分枝, 被柔毛。 掌状复叶, 通常小叶 5 枚; 托叶膜质, 大部分抱茎呈鞘状, 先 端离生部分披针状三角形; 叶柄几全部与托叶合生; 小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 先端锐尖, 基部狭楔形, 被柔毛。 头状花序着生顶端和上部叶腋, 具花 20 ~ 35 朵; 总花梗被柔毛; 花 序下端具 1 早落的膜质总苞; 花长 12 ~ 17mm, 萼钟形, 被长柔毛, 脉纹 10 条, 萼齿丝状 锥尖, 花冠淡红色至紫红色, 旗瓣椭圆形, 先端钝圆, 基部稍窄, 几无瓣柄, 翼瓣长圆形, 下方有一钩状耳, 龙骨瓣长圆形, 比翼瓣短, 先端具小尖喙, 基部具长瓣柄; 子房狭椭圆 形, 花柱丝状, 上部弯成钩状; 胚珠 5 ~ 8 粒。 荚果长圆形, 膜质, 棕灰色; 有种子 3 ~ 6 粒。 种子阔卵形, 橄榄绿色, 平滑。 花果期 6 ~ 9 月。 揖分布与生境铱 生于山坡湿地、 林缘、 草甸草原、 灌丛中, 昭苏县境内均有分布。 揖药用部位铱 全草。 揖成分铱 含挥发油。 揖功能主治铱 甘、 涩, 寒。 镇静安神, 止咳止血。 治心神不宁、 心悸怔忡、 失眠、 多 梦、 惊痫、 癫狂、 出血、 咳嗽。